2022-03-30 10:20:14 来源:育腾高考志愿
刘芯妤是云南清华大学校友会清北书院复读备考学校2021届理科班的一名复读生,今年高考中,她取得了626分的成绩,位列2906名,相比前次高考,位次排名提升了9283名,最终被中南大学数学系录取。
▲课堂上的刘芯妤同学
回顾自己的高考之路,芯妤同学觉得并不顺利。
高一时一心扑在文科上,到了高二,考虑到家长的建议,决定文转理,从零开始学习并不擅长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,颇为痛苦。
让她印象格外深刻的是,文转理之后的第一次月考,她的物理考了26分,生物32分。尽管也很努力了,但直到高考,理科分数也没有提起来,成绩很不理想。
不甘心就这样读一个普通的大学,她选择复读。这一年,大概是高中阶段最苦的一年。学习节奏很快,中午下课铃响后三秒钟教室里准没人,路上没有走路的人,都是跑的。从11月开始,为了节省时间刷生物题,不吃晚饭,所以每天都处于饥饿的状态。芯妤同学说:“那时候觉得最幸福的事情,就是吃一顿饱饱的午饭。”这样过了半学期,她瘦了十公斤。
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,但这样辛苦地复读一年下来,依然没能考到理想成绩,加上志愿填报上的失误,导致滑到了第二志愿还惨遭调剂,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,再复读一年。
第二次复读,选择学校格外慎重,几经对比之下,锁定了清北书院。
她没有立刻就报名入学,而是选择先试听一天。试听的最后一节课,是化学,听完后,她暗下决心:就在这里读了!因为在她看来,能跟着这样的老师学化学,自己的弱势学科或许还有救。
清北书院的老师,给她最直观的印象,就是能力强。她说:“这里的老师让我觉得,学习更深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老师的水平要是不够,就只能照本宣科地备考,按照自己有限的理解讲题,如果你去问更深入的问题,是很难解决的,长此以往,学生容易产生惰怠的心理,变得抵触向老师提问,选择自己去琢磨,但这种行为本身是没有办法对学习有很大帮助的。而清北书院的老师不一样,他们有实力,会给人安心感,让你遇到问题的时候,很放心很勇敢地去问。”
于是,几乎每次考试结束,她都会找一些科目的任课老师复盘,一点一点攻克、突破,直到最后高考,化学选择题只错了一道,生物全对,整体理综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。
至于最大的收获,刘芯妤表示,在清北书院的这一年,是她逐渐找回自信的一年。从小学到初中,她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,但是到了高中后,成绩不再名列前茅,有了似乎怎么学都学不好的学科,开始变得十分不自信。但是到了清北书院之后,由于之前的积累,成绩比较靠前,重拾了对学习的兴趣,感兴趣就会用心学,用心学成绩便会提升,成绩提升了,也就更有自信了,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。
好的学校,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的,而好的老师,是可以给学生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,以及作为先行者的引导作用的。
复读是个需要付出很大勇气的决定,但实现理想之路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。坚定目标,做一名坚持不懈的孤勇者,成功终会属于你。
最后,希望芯妤同学越来越好,也希望更多同学早日成功翻越高考这座大山!